大数据已成为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驱动力。大数据在给城市治理、经济发展带来巨大便利的也伴以期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。
一、城市大数据风险的表现形式
1. 数据泄露风险
城市大数据涉及个人隐私、企业商业秘密等多方面信息,一旦泄露,将给社会带来严重后果。近年来,我国多起大数据泄露事件频发,如用户隐私泄露、企业数据被盗等,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。
2. 数据滥用风险
大数据在给城市治理带来便利的也可能被滥用。如部分政府部门或企业利用大数据进行不正当竞争、侵犯消费者权益等,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。
3. 数据安全风险
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,城市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面临巨大挑战。黑客攻击、病毒入侵等安全事件频发,严重威胁着城市大数据的安全。
4. 数据依赖风险
过度依赖大数据可能导致城市管理者忽视其他治理手段,从而降低治理效果。大数据在数据采集、分析、应用等方面存在局限性,可能导致决策失误。
二、城市大数据风险的成因
1. 法律法规不完善
我国在大数据领域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,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制度有待健全。
2. 技术标准不统一
大数据技术标准不统一,导致数据采集、存储、分析等环节存在较大差异,不利于数据共享和交换。
3. 数据质量参差不齐
城市大数据来源广泛,数据质量参差不齐,给数据分析和应用带来一定难度。
4. 人才短缺
大数据专业人才短缺,制约了大数据在城市的应用和发展。
三、城市大数据风险的应对策略
1. 完善法律法规
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,明确数据采集、存储、使用、共享等方面的规范,为大数据风险防范提供法律保障。
2. 制定技术标准
建立健全大数据技术标准体系,推动数据采集、存储、分析等环节的标准化,提高数据质量和应用效果。
3. 提高数据质量
加强数据质量监控,确保数据采集、处理、存储等环节的数据真实、准确、完整。
4. 培养专业人才
加大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力度,提高城市大数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。
5. 加强数据安全防护
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防护体系,提高城市信息系统安全性,防范黑客攻击、病毒入侵等安全事件。
6. 强化数据伦理意识
加强数据伦理教育,提高全社会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。
城市大数据风险已成为制约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。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,城市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大数据风险,采取有效措施,确保城市大数据安全、健康发展。
参考文献:
[1] 王彦丽. 大数据时代城市风险防控研究[J]. 河南社会科学,2019(6):101-105.
[2] 张华,李明. 城市大数据安全风险与应对策略[J]. 科技进步与对策,2018,35(5):105-109.
[3] 刘畅,李晓亮. 大数据时代城市数据治理研究[J]. 城市发展研究,2017,24(2):54-5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