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。政务大数据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,其重要性日益凸显。为规范政务大数据的管理和应用,我国出台了《政务大数据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。本文将从《条例》的出台背景、主要内容、意义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。

一、《条例》的出台背景

政务大数据条例新时代数据治理的法治保障  第1张

1. 政务大数据发展迅速,但面临诸多问题

近年来,我国政务大数据发展迅速,为政府决策、公共服务、社会治理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在发展过程中,也暴露出数据安全、隐私保护、数据共享、数据质量等问题。

2. 国家战略需求,推动数据治理法治化

为推动大数据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,国家高度重视数据治理法治化。2017年,国务院发布《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》,明确提出加强数据治理,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。在此背景下,《条例》应运而生。

二、《条例》的主要内容

1. 明确政务大数据的定义与范围

《条例》明确指出,政务大数据是指政府及其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收集、存储、处理、应用的数据。这为政务大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。

2. 规范政务大数据的采集、存储、处理与应用

《条例》对政务大数据的采集、存储、处理与应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,包括数据质量、数据安全、数据共享等方面。

3. 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

《条例》强调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,要求政府及其部门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,加强数据安全防护,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。

4. 推动政务数据共享与开放

《条例》鼓励政府及其部门推进政务数据共享与开放,提高数据资源利用率,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。

三、《条例》的意义与挑战

1. 意义

(1)提升数据治理法治化水平,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

(2)推动政务数据共享与开放,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

(3)提高政府治理能力,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

2. 挑战

(1)数据质量参差不齐,数据治理难度较大

(2)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面临挑战,需加强技术创新

(3)政务数据共享与开放过程中,需平衡各方利益

《政务大数据条例》的出台,标志着我国政务大数据治理迈入法治化轨道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政府及其部门应积极落实《条例》要求,加强数据治理,推动政务大数据高质量发展,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参考文献:

[1]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. (2017).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[N]. 人民日报,2017-12-01(001).

[2]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. (2018). 政务大数据条例[N]. 人民日报,2018-11-29(001).

[3] 李晓亮. (2018). 政务大数据条例解读[J]. 中国电子政务,2018(11):4-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