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。在大数据时代,如何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治理,成为我国面临的一大难题。本文将从大数据治理的难点出发,探讨应对策略,以期为我国大数据治理提供有益借鉴。
一、大数据治理难点
1. 数据质量难以保证
大数据治理的首要问题是数据质量问题。在数据采集、存储、处理、分析等环节,数据质量问题无处不在。数据缺失、错误、冗余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数据的价值。据《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》显示,我国数据质量合格率仅为20%左右。
2.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
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,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。一方面,企业、政府等机构在收集、使用数据时,容易侵犯个人隐私;另一方面,数据泄露、黑客攻击等安全事件频发,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。
3. 数据共享与开放程度不足
当前,我国大数据共享与开放程度较低。一方面,数据孤岛现象严重,不同部门、企业间数据难以互通;另一方面,数据共享与开放机制不健全,导致数据资源难以充分发挥价值。
4. 数据治理人才短缺
大数据治理需要大量专业人才,但目前我国数据治理人才短缺现象严重。一方面,高校、科研机构对数据治理人才培养力度不足;另一方面,企业对数据治理人才需求旺盛,人才供需矛盾突出。
5. 法律法规滞后
在大数据治理过程中,法律法规滞后问题明显。现有法律法规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,导致数据治理过程中出现法律空白、监管盲区等问题。
二、大数据治理对策
1. 提高数据质量
(1)加强数据采集、存储、处理等环节的质量控制,确保数据准确、完整、一致。
(2)建立健全数据质量评估体系,定期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,发现问题及时整改。
(3)推广数据清洗、脱敏等技术,提高数据质量。
2. 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
(1)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体系,明确数据安全责任。
(2)加强数据安全技术研发,提高数据安全防护能力。
(3)加强数据安全意识教育,提高全民数据安全意识。
3. 推进数据共享与开放
(1)建立健全数据共享与开放机制,打破数据孤岛。
(2)制定数据共享与开放标准,规范数据共享与开放行为。
(3)鼓励企业、政府等机构参与数据共享与开放,发挥数据资源价值。
4. 加强数据治理人才培养
(1)加强高校、科研机构对数据治理人才培养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
(2)鼓励企业、政府等机构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合作,开展数据治理人才培养。
(3)加强数据治理人才引进,缓解人才短缺问题。
5.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
(1)加快修订和完善现有法律法规,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。
(2)制定专门针对大数据治理的法律法规,明确数据治理责任。
(3)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执法力度,提高法律法规实施效果。
大数据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面临诸多挑战。面对这些挑战,我国应从数据质量、安全与隐私保护、共享与开放、人才培养、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,加强大数据治理。只有这样,才能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价值,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