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,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我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,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,以抢占未来发展先机。本文将从地方大数据发展的背景、现状、挑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,以期为我国地方大数据发展提供有益借鉴。
一、地方大数据发展的背景
1. 国家政策支持
近年来,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如《“十三五”国家信息化规划》、《国家大数据战略》等,为地方大数据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。
2. 产业转型升级需求
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、传统产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,我国各地纷纷寻求产业转型升级,大数据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3. 技术创新推动
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,为地方大数据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。
二、地方大数据发展现状
1.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
我国地方大数据产业规模逐年扩大,已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大数据产业集群。据《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》显示,2018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1.5万亿元,同比增长30%。
2. 产业链日趋完善
从数据采集、存储、处理到应用,我国地方大数据产业链日趋完善。各地纷纷打造大数据产业园区,吸引企业入驻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。
3. 应用场景日益丰富
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城市、智慧农业、智慧医疗、智慧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三、地方大数据发展面临的挑战
1. 数据资源整合难度大
我国地方大数据发展过程中,数据资源分散、孤岛现象严重,数据共享程度低,导致数据资源难以充分发挥价值。
2. 人才短缺
大数据产业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,但我国地方大数据人才储备不足,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。
3. 政策法规滞后
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,相关政策法规滞后,难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,导致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风险。
四、地方大数据发展对策
1. 加强数据资源整合
地方政府应加大数据资源整合力度,打破数据孤岛,推动数据共享,提高数据利用率。
2. 加快人才培养
地方政府应加强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合作,培养大数据专业人才,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。
3. 完善政策法规
地方政府应制定完善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法规,为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。
地方大数据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腾飞的新引擎。面对机遇与挑战,我国各地应抢抓发展机遇,积极应对挑战,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,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