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数据人才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。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和输送,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、专业化的数据人才队伍。本文将从大数据人才输送的现状、挑战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,以期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。
一、大数据人才输送的现状
1. 人才培养规模逐年扩大
近年来,我国大数据人才培养规模逐年扩大。据教育部数据显示,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开设大数据相关专业的高校有357所,比2017年增加54所。各类职业教育、成人教育等非学历教育也纷纷开设大数据相关课程,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。
2.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
在人才培养方面,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、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。部分高校还与知名企业合作,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,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践性。我国政府也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,通过设立奖学金、实习岗位等方式,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大数据领域。
3. 人才输送渠道多元化
在人才输送方面,我国已形成多元化的人才输送渠道。一方面,高校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、社会招聘等方式进入企业;另一方面,企业通过内部培训、外部招聘等方式引进人才。我国政府还积极推动大数据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,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二、大数据人才输送面临的挑战
1. 人才供需矛盾突出
尽管我国大数据人才培养规模逐年扩大,但人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。一方面,企业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旺盛,人才短缺问题突出;另一方面,部分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,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。
2. 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
在人才培养方面,部分高校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、师资力量薄弱、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,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。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,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尚未得到充分推广。
3. 人才流动机制不完善
目前,我国大数据人才流动机制尚不完善,人才流动受到地域、行业、企业等多重因素制约。人才激励机制不足,导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。
三、大数据人才输送的对策建议
1.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
(1)优化课程体系,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。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,调整课程设置,注重实践教学,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大数据人才。
(2)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高校应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术造诣的师资力量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
(3)深化产学研合作,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。高校与企业应加强合作,共同开展人才培养项目,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。
2. 完善人才输送渠道
(1)拓宽校园招聘渠道,提高毕业生就业率。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,举办校园招聘会,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。
(2)加强社会招聘,吸引优秀人才。企业应通过多种渠道招聘大数据人才,拓宽人才引进渠道。
(3)推动人才流动,优化人才资源配置。政府应完善人才流动政策,鼓励人才在不同地区、不同行业、不同企业之间流动,优化人才资源配置。
3.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
(1)完善薪酬体系,提高人才待遇。企业应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,提高人才待遇,吸引和留住人才。
(2)加强职业发展规划,提升人才综合素质。企业应关注人才职业发展,提供培训、晋升等机会,提升人才综合素质。
(3)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,增强人才归属感。企业应关注员工心理健康,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,增强人才归属感。
大数据人才输送是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。面对人才供需矛盾、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、人才流动机制不完善等挑战,我国政府、高校和企业应共同努力,加大人才培养力度,完善人才输送渠道,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,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