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。为规范大数据应用,保障数据安全,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健康发展,天津市于近日正式出台《天津市大数据发展与应用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。本文将从《条例》的出台背景、主要内容以及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。
一、出台背景
1. 国家政策支持。近年来,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如《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(2016-2020年)》等。天津市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,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。
2. 数据安全形势严峻。随着大数据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,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。我国《网络安全法》等法律法规对数据安全提出了要求,但针对大数据领域的立法尚不完善。
3. 数据要素市场亟待规范。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,其价值日益凸显。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存在数据滥用、泄露等问题,亟需通过立法进行规范。
二、主要内容
1. 明确数据权益。根据《条例》,数据权益包括数据所有权、使用权、收益权和处置权。数据所有者对其拥有的数据享有合法权益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。
2. 规范数据采集。为保障数据安全,防止数据滥用,《条例》规定,数据采集应当遵循合法、正当、必要的原则,不得侵犯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。
3.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。《条例》明确,数据存储、传输、处理等环节应当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,确保数据安全。对数据泄露、篡改等违法行为进行处罚。
4. 促进数据开放共享。《条例》鼓励政府部门、企业、社会组织等依法开放共享数据资源,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健康发展。
5. 建立数据治理体系。《条例》要求建立健全数据治理体系,明确数据治理责任,加强数据质量监管,提高数据应用水平。
三、实施意义
1. 保障数据安全。通过立法规范大数据应用,有助于防范数据泄露、篡改等风险,保障国家安全、公共利益和个人隐私。
2. 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健康发展。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,其价值日益凸显。《条例》的出台,有助于规范数据要素市场,促进数据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。
3.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。大数据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,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《条例》的出台,将为天津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,助力天津经济社会发展。
《天津市大数据发展与应用条例》的出台,标志着天津市在大数据立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,天津市应继续加强大数据立法工作,完善数据治理体系,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,为全国大数据立法提供有益借鉴。